首屆福建省非遺傳統工藝精品大展
2017-07-05 10:07:02??來源:福建博物院 責任編輯:陳靜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厚,現有傳統工藝類國家級非遺項目40余項、省級非遺項目120多項,其中壽山石雕瑩潤光潔、天工合一,福州脫胎漆器堅固輕巧、造型別致,漆線雕畫面精美、線條流暢,德化陶瓷質地潔白、潤澤如玉,畬族銀器工藝精湛、畬風濃郁……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福建省文化廳積極探索保護方式,扎實穩步推進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果。 時間:2017.6.10—6.28 地點:福建博物院1、4號展廳 作品欣賞 王新明 節不辱 “蘇軾留胡節不辱,雪地與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不僅漢社稷,旄落尤未還,歷盡難中難,心比鐵石堅,......”這是民間傳唱,也是作品命題。飽經風霜的蘇武神態、風卷旄舞的情景,令人亦如置身胡地。作品立意,構圖及刀法均屬上乘。該作品榮獲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 蔡炳龍 曜變樹梅葉茶壺(3件套) 采用野生樹梅葉嵌釉手法燒制而成,葉的脈絡清晰的呈現在壺的兩側與壺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由于建窯胎土的限制,制成一把完美的壺其難度更大。此壺噐形端正,比例協調,壺蓋上的小動物栩栩如生。其黑色的釉面上呈現曜變的光芒。 林養生 《開漳圣王寶冠》 開漳圣王寶冠是唐至今閩人敬仰的先賢,這影響海峽兩岸人的繁衍進步。有歷史和現實的巨大意義。 游金美 蒸蒸日上 作品的家是以我們閩南特色的燕子尾來體現,圖畫面中一對幸福的小西口在蒸著年粿,過年的氣氛少不了,大紅燈籠,還有我們農家的一些豐收的果實,讓整個畫面更加飽滿,主體聚之于“蒸”韻意新的一年“蒸蒸日上”。 陳益晶《玄機》 作品以壽山雞母窩石雕刻而成,兩位尊者的大部分軀體以黃色塊面雕刻成,由白色塊面雕刻成服飾部分,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右邊稍帶雜質的部分雕刻成大鵬鳥的形象,刀法細膩,線條流暢,布局嚴謹,充分體現兩位尊者竊竊私語面授玄機,大鵬鳥在旁守衛尊者私語不被驚擾。 陳禮忠《秋塘雙雀》 成熟的蓮蓬,遒勁的荷梗,厚實的葉影,秋塘之上一對雀兒在蓮葉下呢喃,似乎一場秋雨剛過,雨打秋荷演繹動人的秋的樂章,這不正是李商隱的“留得枯荷聽雨聲”的詩意嗎? 鄭益坤 心龍錦鯉 表現江南蓮池中的錦鯉團團暢游與快樂的情境。 吳傳福 《“四季同春”梅蘭竹菊》 傳統軟木畫掛聯制造中特別分四季植物花草的特點,在雕刻中應用獨特的手法來表示,抓住植物的特征紋理創作,注重手法和刀工的變化運用體現出各種奇特的姿態變化達到造型逼真。 蔡超榮 《虎踞龍盤》 這兩尊“龍虎將軍”是脫胎漆藝胚體的漆線雕作品。造型取自清代武將金盔軟甲上尖下圓的圓錐體,加以形體膨脹飽滿的藝術夸張,形同寶塔厚重沉穩,雙雙并立龍威虎氣。 作品以“龍虎”立意,分別將龍紋、虎紋裝飾紅、藍兩尊將軍,脫胎漆藝胚體上花紋若隱若現,金銀交錯的漆線盤結光輝閃耀。 唐慶 瓜熟了 作品以閩南生活勞作為創作題材,采用平視構圖手法,構圖飽滿,具有較強形式感,作品采用大漆為材料。 孔春霞 《農家兒女奔夢忙》 作品以民間剪紙特有的夸張浪漫寫意手法,描繪了一幅農家兒女勤勞致富奔向中國夢,一個豐收熱鬧喜慶的勞動場景。 陳梗生 步步高升 作為一款陳設藝術品,既可以觀賞娛情養性,又可以勵志。作品以手工捏塑的表現形式顯現德化窯白瓷工藝的獨特匠心,傳達出傳統工藝溫暖親切的細致和情懷。內容上以竹節步步高的民俗文化寓意為主題,象征精神上的內蘊,盛開的花朵起到了渲染鋪墊的視覺感應,以喚起某種歡欣和愉悅。 王景然 江派傳統木偶頭雕刻一組 通過傳統的泉州木偶雕刻技藝、刻、鑲、裝具表達各種任務的形與意,或神采奕奕、風趣可愛、或靈活秋波、轉動自如,多種形象,個有韻味。 |
相關閱讀: